2007年9月9日 星期日

我們為什麼還留在台北?去聽卡夫卡不插電找答案吧


本文轉自部落格-夜的轉運站

我們為什麼還留在台北?去聽卡夫卡不插電找答案吧
By Antony
還留在台北的青年、中年、老年,一定都有自己的理由。這年頭,誰沒有前往北京、上海的朋友?再遠一點,可能從東京、香港、舊金山、紐約、倫敦、巴黎、柏林、阿姆斯特丹……,一路排下去,端看個人機緣,更有想法一點的朋友,搞不好就直接回中南部娘家去了。為什麼留在台北?這理由,我在「卡夫卡不插電」這張CD專輯中,找到一點被認同的救贖感。
這張專輯,總共收錄了台灣活躍至今的8組獨立樂團共17首歌曲,是集結過去一年來,「海邊的卡夫卡」咖啡店的Urban Folk不插電現場演唱會精華。儘管台北有很多讓人生氣的地方,但如果你有理直氣壯的理由留下來,不妨試著從這當中找找看,是否有那麼屬於自己的一首歌。氣味相投的人,自然知道《海邊的卡夫卡》是村上春樹非常經典的小說,《GQ》七月號有專訪村上春樹的專題,他自己就指出《海邊的卡夫卡》是他寫過最不一樣的小說(我印象中是這樣講的),看到這專輯封面,還真有種「只等有緣人上門」的感覺,《海邊的卡夫卡》在小說中的化身,就是叫烏鴉的少年。

若要問我愛上台北的理由?這難題恐怕不輸被情人問:「為什麼愛我?」我愛它的繁華、寂寞、虛偽、真實,再加上那不時而來的驚喜,總的來說,就是那股跳躍的生命力(有興趣者建議去忠孝復興路口方圓500公尺感受一下,這裡是我覺得最有生命力的台北)。我不是台北人,但工作之後就一直在台北,中間曾短暫脫離,去尋找我想像中的「上海灘風雲」,但很丟臉的是,不到一個月,我就選擇放棄「逃」回台北,因為只有它有最適合我的頻率與脈動,以及那一份親切感。
在台北超過250萬人當中,對渺小如我來說,台北就是一首我們的歌,而這張專輯則在2007年,為我留下了聲音的印記。Urban Folk,就是要唱出屬於我們這個時代屬於自己的都會民謠。
真的很難說這裡面我最愛哪幾首。「熊寶貝」主唱餅乾獨特的女聲中低音,壓重低音再轉飆高音的特殊唱腔,絕對讓人印象深刻;「橙草」那透露著濃厚存在主義的虛無與真實,根本就是一場自我的對話;「奇哥」溫暖的歌聲,讓我在好幾個孤獨的夜晚得到relax,現場收音的那段對話,也非常「台北不是我的故鄉,但我卻很愛它」的調調;「Easy」刷吉他的畫面,彷彿就在我面前;「薄荷葉」那些如詩般的歌詞,不靜下心來聆聽,一定不知道那音韻的美妙;「Finn」則根本就是在向村上春樹以及我們所處的這個城市與時代致敬;「Echo」那華麗與頹廢的歌詞意境,仿佛又讓我回到了世紀末;當然更不用提成軍超過十年的「1976」,無論是演唱、伴奏、現場感的掌握,都堪稱是一絕。
我的耳力和我認識的一群聽Rock長大的朋友相比,並不算太好,但這張專輯卻讓我越聽越有味道,越聽越有不同的感覺跳出來,終至欲罷不能。我相信製作人餅乾與阿凱以及錄音的魏駿,一定下了很深的苦工。這張專輯,簡直就像如臨現場,而不像許多演唱會版本,聽起來有如拿了聽診器貼在木板上錄音的迷濛與隔閡,就算沒真的在現場的我,聽完仍有恍如置身現場的錯覺與感動。
真他媽的,不斷聽著這張專輯,忽然後悔起我當初幹麻要因為不爽學長而沒學吉他。但人生終究沒法回頭,我也早過了30歲,我想我的手指頭,大概沒那福氣壓和弦了,只能在這喝完Collage紅酒的孤獨夜晚,敲打著我的鍵盤。我就說嘛:「千金難買早知道,後悔沒有特效藥。」對還留在台北的我們來說,有這樣的聲音還有更多的我們,誰會不相信「明天會更好」呢?1976唱的好啊:「世界末日就是明天。」

沒有留言: